商代:大玉戈



一、出土信息

  • 出土地点: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李家嘴3号墓
  • 年代:商代早期(二里岗文化时期)
  • 材质:蛇纹石
  • 尺寸:长约 94厘米,宽约 14厘米,厚约 1厘米
  • 重量:约 2.5公斤
  • 硬度:3.5
  • 保存机构:湖北省博物馆
  • 用途:仪式用器,是目前已知商代最大的一件。
  • 坑口情况:潮湿的淤积土层(黄褐色黏土,富含铁、锰等矿物质,并呈弱酸性) ,长期接触水分,导致局部结构疏松,土壤中的铁元素通过玉器裂隙或孔隙渗入,形成黄褐色沁斑,部分区域可见 红色铁锈沁(与朱砂混合所致),长期浸泡导致边缘部位微晶结构破坏形成钙化白斑和边缘崩缺。

二、形制特征

  1. 整体造型
  • 形制硕大,呈长条形,刃部平直,前锋尖锐。
  • 内部(握柄部分)较宽,有穿孔(用于绑缚木柄)。
  • 无使用痕迹,应为礼仪用器,象征军事权力或王权威严。
  1. 工艺特点
  • 开料技术:采用片切割或线切割技术,器身薄而均匀。
  • 磨制工艺:通体抛光,表面光滑细腻,边缘规整。
  • 钻孔技术:内部有单孔或双孔,采用管钻法桯钻法
  • 制作工具:可能使用了 片锯、线切割、桯钻、管钻、砣具、砺石 (盘龙城遗址发现砂岩工具,可能用于玉器粗加工) 等工具,反映了早商时期 “半石器半青铜” 的玉器加工体系 。
  1. 纹饰
  • 此玉戈为素面,无雕刻纹饰,体现商代早期玉器的简练风格。
  • 部分同类玉戈可能带有简单阴刻线或扉牙装饰。

三、历史与功能分析

  1. 礼仪象征
  • 商代玉戈并非实战武器,而是祭祀、仪仗或权力象征
  • 可能与军事首领(如“王”或“方国君主”)的身份相关。
  1. 文化联系
  • 二里头文化(夏晚期)郑州商城(商早期)的玉戈风格相似,反映商文化向南扩展。
  • 盘龙城是商王朝在长江流域的重要据点,此玉戈可能用于祭祀或外交仪式
  1. 考古意义
  • 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玉戈之一,证明盘龙城在商代的重要地位。
  • 对研究商代玉器制作、礼制及早期国家形态有重要价值。

四、同类器物比较

玉戈名称出土地点年代尺寸特点
李家嘴大玉戈湖北盘龙城商早期94cm素面,礼仪用
二里头玉戈河南偃师夏晚期30-50cm部分带扉牙
妇好墓玉戈河南安阳商晚期20-40cm有纹饰,短小
金沙遗址玉戈四川成都商周之际50-60cm受商文化影响

五、研究价值

  1. 玉器工艺史:反映商代早期玉器制作的高超水平。
  2. 礼制研究:证明商代“玉兵”在仪式中的重要性。
  3. 商代疆域:盘龙城作为南方据点,玉戈可能用于镇守或祭祀。

六、参观信息

  • 收藏地点:湖北省博物馆 /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
  • 展出情况:常设展览(商周玉器专题)
  • 相关文物:盘龙城青铜器、陶器等商代遗存

结论

李家嘴3号墓的大玉戈是商代早期玉器的巅峰之作,其巨大的尺寸和精湛的工艺表明它并非实用武器,而是王权与神权的象征。它的发现为研究商代礼制、玉器发展及南方商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