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朝遗址
◆ 王城岗遗址
- 位置:河南登封告成镇
- 年代:约前 2070 – 前 1600 年
- 核心发现:
-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(推测为夏早期都城)
- 出土最早锡青铜容器残片(距今约 3900 年)
- 价值:探索夏文化的关键遗址,填补早期青铜铸造技术空白。

◆ 二里头遗址
- 位置:河南洛阳盆地
- 年代:约前 1900 – 前 1500 年
- 核心发现:
- 300 万平方米超大型聚落,宫城 + 道路系统 + 官营作坊
- 最早青铜礼器群、绿松石龙形器
- 地位:学术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,“最早中国” 实证。

商朝遗址
◆ 郑州商城遗址
- 位置:河南郑州
- 年代:约前 1600 – 前 1400 年
- 核心发现:
- 25 平方公里早期商都,三重城垣(宫城 + 内城 + 外城)
- 宫殿区、铸铜作坊、窖藏青铜礼器(如杜岭方鼎)
- 意义:商汤 “亳都” 的重要候选,展现早商都城规划。

◆ 偃师商城
- 位置:河南偃师
- 年代:约前 1580 – 前 1400 年
- 核心发现:
- 三重城垣 + 护城河,宫殿区布局严整
- 出土陶范、铜渣,反映青铜铸造工艺
- 争议:学界多认为是商早期 “西亳”,与二里头形成 “夏商并存” 探讨焦点。

◆ 小双桥遗址
- 位置:河南郑州高新区
- 年代:约前 14 世纪(中商时期)
- 核心发现:
- 600 万平方米大型遗址,发现夯土基址、祭祀坑
- 独特器物:青铜建筑构件、穿孔石器、朱书陶文
- 特色:中商时期高等贵族居址,填补郑州商城与殷墟之间的考古空白。

◆ 安阳殷墟
- 位置:河南安阳
- 年代:约前 1300 – 前 1046 年
- 核心发现:
- 甲骨文(最早成熟汉字系统)、司母戊鼎(最重青铜器)
- 宫殿宗庙区、王陵区、妇好墓(随葬玉器 755 件)
- 地位:中国首个有文献与考古双重印证的都城,世界文化遗产。

◆ 盘龙城遗址
- 位置:湖北武汉黄陂区
- 年代:约前 15 世纪 – 前 13 世纪
- 核心发现:
- 长江流域首座商代古城,宫城 + 夯土城墙 + 护城河
- 出土青铜钺、玉戈,反映商文化南进据点
- 价值:揭示商王朝对南方资源(如铜矿)的控制网络。

周朝遗址
◆ 丰镐遗址
- 位置:陕西西安长安区
- 年代:西周(前 1046 – 前 771 年)
- 核心发现:
- 丰京(文王都)+ 镐京(武王都),双京制都城雏形
- 宗庙遗址、青铜窖藏(如 “多友鼎” 记载反击猃狁战争)
- 意义:西周政治中心,周礼文化发源地。

◆ 周原遗址
- 位置:陕西宝鸡扶风 – 岐山
- 年代:先周 – 西周(前 11 世纪 – 前 771 年)
- 核心发现:
- 周人发祥地,出土大量带铭文青铜器(如毛公鼎、大盂鼎)
- 甲骨文中的 “周” 字实证,宗庙建筑基址
- 地位:“青铜器之乡”,西周历史研究的 “金钉子” 遗址。

◆ 洛邑遗址(成周)
- 位置:河南洛阳
- 年代:西周 – 东周(前 1043 – 前 256 年)
- 核心发现:
- 周公营建的东都,象征 “天下之中”
- 王城遗址(东周都城)、铸铜作坊、天子驾六车马坑
- 价值:周王朝控制东方的枢纽,见证平王东迁后的政治格局。
◆ 郑韩故城遗址
- 位置:河南郑州新郑
- 年代:春秋 – 战国(前 806 – 前 230 年)
- 核心发现:
- 郑国 + 韩国双都城,城墙周长约 20 公里
- 300 余件礼乐器(编钟、九鼎八簋),实证周代用鼎制度
- 特色:东周时期中原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列国都城。

◆ 曲阜鲁国故城遗址
- 位置:山东曲阜
- 年代:西周 – 战国(前 1043 – 前 249 年)
- 核心发现:
- 周公封鲁的都城,方正规整的 “回” 字形城垣
- 出土玉璧、编磬、鲁国陶文,反映周礼嫡长子继承制
- 意义:周代诸侯国都城的典型代表,儒家文化源头之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