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分类列表,涵盖玉器、陶器、石器、骨角器及其他特殊器物,结合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进行分类说明:


一、玉器类

红山文化玉器以抽象造型、精湛工艺和宗教象征意义著称,多为祭祀或身份象征。

C形玉龙高-25.7-厘米,最宽-21.8-厘米,曲长-64.3-厘米,直径-1.9-3-厘米-故宫博物院藏-761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“C”形玉龙高 25.7 厘米,最宽 21.8 厘米,曲长 64.3 厘米,直径 1.9-3 厘米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藏

红山文化C形玉-高26厘米-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-972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“C”形玉 – 高26厘米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 –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玦形玉龙1984年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通体高-10.3-厘米,宽-7.8-厘米,厚-3.3-厘米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-1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玦形玉龙玉猪龙) 1984年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通体高 10.3 厘米,宽 7.8 厘米,厚 3.3 厘米 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

红山文化-玉猪龙-高15.7-宽10.4-厚4.3-辽宁省博物馆-740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猪龙 玦形玉龙) 高15.7 宽10.4 厚4.3 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

红山文化-青玉玦形龙-故宫博物院1-991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青玉玦形龙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

红山文化-玉猪龙-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红山文化-玉猪龙-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2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猪龙 玦形玉龙 长 14.5 厘米,宽 10.8 厘米,厚 4.3 厘米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

玉鸮形珮-天津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黄玉鸮形珮 高 5.7 厘米、宽 5.2 厘米 收藏于天津博物馆,暂无出土信息,形似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黄玉鸮

红山文化-玉龟-牛河梁遗址出土-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.1-1024x680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龟 牛河梁遗址出土 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

玉蝉-长4.7厘米,宽1.7厘米,高1.5厘米-收藏于-中国国家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蝉(蚕) 长4.7厘米,宽1.7厘米,高1.5厘米 收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

红山文化玉鸟,长21,宽12.7,厚1.24厘米-牛河梁遗址十六地点出土,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凤鸟 长21,宽12.7,厚1.24厘米 牛河梁遗址十六地点出土 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

红山文化:勾云形玉佩-长22.5厘米-宽11.2厘米-厚0.8厘米-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(正面)-1-1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红山文化:勾云形玉佩-长22.5厘米-宽11.2厘米-厚0.8厘米-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(反面)1-1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勾云形玉佩 长22.5厘米 宽11.2厘米 厚0.8厘米 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

红山文化玉壁-宽8.3厘米,长8.2厘米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-02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红山文化玉壁-宽8.3厘米,长8.2厘米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-01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壁 – 宽8.3厘米,长8.2厘米 –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红山文化-双联玉壁-长6.5厘米,宽4.1厘米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-01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红山文化-双联玉壁-长6.5厘米,宽4.1厘米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-02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双联玉壁 长6.5厘米,宽4.1厘米 –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【也有三联形式,此形制迄今仅在红山和凌家滩等文化中发现,为数很少】

红山文化-玉箍形器(马蹄形玉器)-高16.8厘米-上口径9-9.5厘米-下口径6-7厘米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箍形器(马蹄形玉器)– 高16.8厘米 上口径9-9.5厘米 下口径6-7厘米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【这种造型的玉器,目前只在红山文化中发现】

红山文化-兽面纹玉佩(神面形玉佩-长11厘米、宽4.7厘米-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-1024x525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兽面纹玉佩(神面形玉佩) – 长11厘米、宽4.7厘米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

红山文化-兽面玉牌饰-高10.2、阔14.7、厚0.4厘米-牛河梁出土(陈放在墓主的腹部)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-1-1-1024x768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兽面玉牌饰 高10.2、阔14.7、厚0.4厘米 牛河梁出土(陈放在墓主的腹部)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

红山文化-玉人-长18.5,头宽4.5,身宽4.4,足宽2.8,厚2.34厘米-出土于牛河梁遗址-收藏于-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--534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人 长18.5,头宽4.5,身宽4.4,足宽2.8,厚2.34厘米 出土于牛河梁遗址 收藏于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

红山文化-玉兽面丫形器-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(征集-697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兽面丫形器 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(征集)

红山文化-玉双鸮首饰-于牛河梁遗址出土-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-821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双鸮首饰 牛河梁遗址出土 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

龙凤玉佩红山文化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横看是龙,竖看是凤,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龙凤并列图案的玉器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龙凤玉佩 1991年牛河梁遗出土 长 10.3 厘米,宽 7.8 厘米,厚 0.9 厘米 收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【横看是龙,竖看是凤,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龙凤并列图案的玉器】

红山文化-玉坐人像-故宫博物院1-989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红山文化-玉坐人像-故宫博物院2-941x1024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坐人像 高 14.6 厘米,宽 6 厘米,厚 4.7 厘米 收藏于故宫博物院

红山文化-玉珠-收藏在赤峰博物馆 红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典型器型

红山文化 – 玉珠 收藏在赤峰博物馆


二、陶器类

红山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,纹饰与器型兼具实用与宗教功能。

  1. 生活用具
    • 之字纹深腹罐:表面压印密集“之”字形篦点纹,典型红山陶器特征。
    • 钵、碗、壶:敞口或敛口,部分带圈足或桥形耳,用于日常饮食与存储。
  2. 祭祀陶器
    • 彩陶筒形器:无底筒状,黑彩绘几何纹(涡纹、菱形纹),常见于积石冢周围,推测为祭祀用具。
    • 彩陶盖罐:带器盖,腹部绘红黑彩,兼具实用与仪式功能。
  3. 陶塑
    • 女神像:牛河梁遗址出土泥塑人像,镶嵌玉石眼球,反映母神崇拜。
    • 动物陶塑:如陶猪、陶鸟等,象征自然崇拜。

三、石器类

  1. 生产工具
    • 石耜(石犁):长条形磨制石器,用于农耕,体现农业水平。
    • 石斧/石锛:梯形或长方形,刃部锋利,用于砍伐与加工。
    • 石磨盘/磨棒:谷物加工工具,反映农业经济。
  2. 细石器
    • 石镞:三角形或柳叶形箭头,用于狩猎。

四、骨角牙器类

  1. 工具类
    • 骨针、骨锥:细长尖锐,用于制衣与穿刺。
    • 骨鱼镖:倒刺设计,捕鱼工具。
  2. 装饰品
    • 骨簪、牙饰:磨制光滑,穿孔兽牙制成项链,体现审美意识。

五、其他特殊器物

  1. 蚌器:穿孔蚌壳,可能用于装饰或祭祀。
  2. 煤精制品:如煤精耳珰(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),罕见且工艺特殊。

典型遗址与代表器物

查海遗址:玉匕、玉管、玉玦(早期红山文化根系)。

牛河梁遗址:玉猪龙、勾云形玉佩、女神像、彩陶筒形器。

元宝山积石冢:体量最大的玉龙(长15.8厘米)及百余件玉石器。


学术意义

红山文化器型反映了:

  1. 早期宗教祭祀体系(玉礼器、女神崇拜)。
  2. 农耕与渔猎并存的经济形态。
  3. 中国玉器传统的源头之一。

发表评论